2025暑期“三下乡”——青春闪耀,温暖银龄岁月

发布者:汪若冰发布时间:2025-08-08浏览次数:11


习近平总书记的那句,让所有老年人都能有一个幸福美满的晚年是有温度的,让老年人有了晚年的保障。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银龄实践队的青春身影,循着这份牵挂踏上了助老之路。在728日到83日的七天里,精心组织2025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同学们带着青年人的热情和专业的知识,走进养老院、深入社区、上门入户,让老人们在日常照护的细节里、在陪伴交流的温情中,在互动活动的欢声笑语中真真切切感受到了来自社会的关怀与温暖。

走访寻觅岁月脉络,细品勾勒养老真谛

与桐城市民政局养老服务科方科长深入交流,队员们详细了解到,桐城的老年人口数量较多,养老模式丰富多样——既有传统的集中养老,也有医养结合的新型模式,其中公建公营的养老院占据较大比例,为普惠性养老服务奠定了坚实基础。龙山养老服务中心桐城市民政局与安庆市社会福利院合作建立的,提供“医、护、康、养”一体化服务,保障老年人基本生活所需。仁爱医养院是集医养康养为一体的综合型机构,也是桐城唯一提供“临终关怀”服务的养老机构。孔城幸福养老中心帮扶的老人主要是当地特困人员和五保老人。金神镇杨庙村的银杏家园全国性的助老公益项目,该家园的爱心午餐服务对象为本村60周岁以上的低保户、特困供养对象和残疾人。

问卷调查需求图景,关怀深植养老核心

实践过程中,问卷调查同步展开。围绕着养老服务满意度,期望服务内容以及对养老政策的了解程度等方面展开。从老人们念叨的想多些下棋、唱歌这样的活动的期盼,到看病能再方便点就好了的心愿,再到工作人员提到的人手紧张”“有些政策落地还得再细化”等问题,一张张收集上来的问卷,像一张细密的网,把养老服务中的需求和问题都清晰地展现出来,为我们更好贯彻落实养老服务知识总结经验、同时也给相关部门提建议攒下了扎实的第一手资料。

探访联系温情轨迹,执笔共绘银发暖章

队员们跟老人坐在院子里画画,手把手教大家做简单的手指操活动筋骨;队员们特意带来天安门画报当背景,帮老人拍张精神的照片留作纪念;组织大家一起唱红歌,熟悉的旋律一响起,不少老人跟着哼唱,眼里泛起那记忆深处不可触及的光芒。这些互动像一缕缕阳光,填补了老人们日常的寂寞,让养老院的生活多了不少色彩。而对那些行动不便、失能失智的老人,队员们更是细心周到端着饭菜,一口口给无法自理的老人喂饭。在农村,队员们走进独居老人家里,帮着擦擦桌子、扫扫地,陪他们唠唠家常,老人握着队员的手说:“你们就像我的孙辈,陪我说说话,我心里就暖烘烘的”。这些实实在在的帮扶,让老人们感受到了家人般的关怀,也让养老服务充满浓浓的人情味。

强化筑牢反诈屏障,细化守护暮年安宁

除了陪伴,队员们还将实用的小知识带到了老人身边,在养老院里开起了小课堂”,专门教大家急救知识:现场演示,详细讲解海姆立克急救法怎么操作,反复强调遇到紧急情况时该先做什么、后做什么,让老人们和工作人员都能记住这些救命技能”。针对常见的保健品市场“坑老”“骗老”行为,队员们自制短视频,提醒老年人不要相信陌生人推销的治百病的保健品,守护老年人“养老钱”,为老人们的晚年生活增添了一份安心与踏实。

本次暑假“三下乡”实践活动,圆满完成了从调研走访到陪伴帮扶,从实用知识科普到服务落地。这场青春与养老的“双向奔赴”,不仅让桐城的老人们感受到了青春的温暖,也让同学们在和老人的相处中,更真切地理解了民生的重量。在未来,这份青春力量会一直传递下去,为养老服务带来更多新想法、新活力,让夕阳红的日子和青春的色彩交相辉映,共同绘出更温暖的助老蓝图。

撰稿人:陈家慧 解潼彤 韦良东

一审:蒋欢;二审:程蓉蓉;三审:汪若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