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线专题报道我系学生---年平均阅读量达200本 刘芳:读书可以遇见更好的自己
发布人:系统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8-03-14   浏览次数:519


年平均阅读量达200本 刘芳:读书可以遇见更好的自己

2018年03月09日 09:02  来源:安庆新闻网  作者:刘久芳 白萍

  光阴给我们经验,读书给我们知识。年平均阅读量达200本、记有读书笔记12本、在各类报刊杂志发表文章120余篇……对于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大二学生刘芳来说,读书写作早已成为她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读书可以让我遇见更好的自己。”刘芳说。

  爱读书的农家姑娘

  刘芳,一个来自于亳州市皖北农村的22岁姑娘,目前就读于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商务与电子信息系国际商务专业。在同学们眼里,刘芳是一个“特立独行”的人,因为只要不上课的所有时间里,刘芳几乎都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而在这个世界里,只有她和书里的故事。

  扎着马尾辫,笑容羞涩,眉宇间透着一股睿智和洒脱之气。“相对于其他事情,我只是比较喜欢读书写东西这件事,也凑巧发表了几篇文章,但实在没有达到可以接受采访的程度。”3月5日上午,面对记者的采访,刘芳谦逊有礼,带有一种农家孩子特有的腼腆。

  从小,刘芳就是个爱读书的孩子,哪怕是一张印有文字的纸,刘芳都要一字一句的反复看上好几遍,还经常缠着爸爸给她买作文书,这在当时他们村里并不多见。每回跟着父母去镇里的集市庙会,刘芳带回来的总是书。虽然家庭经济条件一般,不能像其他小朋友一样拥有丰富多彩的童年,但读书却让刘芳过得充实快乐。

  上到高中时,在好朋友的鼓励下,刘芳开始尝试写作。“小学初中时也写,但总是写的零零散散,不像个文章。”每当文章写得不满意时,刘芳就又重新回到书里,此时的她便能瞬间心绪平静,不骄不躁。高二时,刘芳终于写就了一篇自己比较满意的文章,她怀着忐忑的心情向安徽青年报投稿了。

  让刘芳没想到是,没过多久,她的文章便在安徽青年报上刊发了。这是刘芳人生中第一次发表文章,这让她及家人激动不已,并且还拿到了35块钱的稿酬。这笔数额不大的钱款对于刘芳来说意义非凡,她将这笔钱珍藏了好久,直到节日时买了一本书送给自己。高三时,她的另一篇文章又获得了中国妇女报“小荷奖”2016年度十佳作品。

  肩挑凡事,笔留初心

  文章的发表和各地寄来的稿酬为刘芳打开了一个新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有付出就有收获。来自农村的刘芳深知父母的艰辛,为了给家里减轻负担,也为了给自己挣更多的精神食粮,大学时,刘芳开始更加勤快地写作。“先好好生活,再去写作。”这句话对刘芳触动很深,家乡的事物、童年的记忆、亲人之间的相处交往,这些往常生活的场景和体验构成了她文章的主要内容。

  “家乡、家人,我深深地爱着他们,他们是我目前人生的全部,我的文字总是不由自主的提到他们。”女性的情感总是丰富,思维总是敏感,对于刘芳这样一个来自皖北广袤大地的农家姑娘来说,因为过早的体味了生活的酸甜苦辣,她的文章里充满着对家乡、对家人的深情厚谊。

  这么多年,刘芳涉猎广泛,阅读各类书籍近两千册,尤其近几年,刘芳的阅读量更是达到每年读书200本,并且在写作上也从不懈怠,共在各类报刊杂志发表文章120余篇。去年底,她顺利成为了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我很感谢那些愿意看完我的文字,刊登我文章的老师和前辈,这些经历让我平淡的生活有了一些不同。”刘芳笑着说。

  这几年,刘芳每个月都要收到好几张来自全国各地报社的取款通知单,几乎所有的稿酬,她又全部用于购买书籍。就这样,刘芳用质朴的文字供给着她的精神世界。刘芳很少参加写作类的比赛,问及原因,她说,“写作是一件很纯粹的事,但一旦参与到竞争中去,写作的胜负欲会超过写作的初心,那么写出来的文章就会变味。”

  “读书写作是养活不了一个人的,我也不想让读书写作这件事完全沦为生存的工具。”关于未来,刘芳考虑的很“实际”,她想参加专升本的考试,学一个更好的专业,毕业后找一份足以维持生活,足以继续读书的工作。这也正如她在朋友圈里所说的,肩挑凡事,笔留初心。

编辑:吴天


Tags: 责任编辑:lg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