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学校概况  学校简介

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简介

来源:办公室发布时间:2018-06-05浏览次数:88162

办学历史悠久。学校源于1904年桐城派后期代表人物马其昶创办的桐城中学堂师范班。119年来,学校六更其名、五易校址、四升层次,是皖西南地区唯一一所公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10年3月,经教育部和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学校正式升格为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简称桐城师专) 。2022年1月,与安庆师范大学开始专升本联合培养,开启本科办学的新篇章。学校是安徽省“双高”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

文化底蕴深厚。学校在119年的办学历程中,始终勇立时代潮头,秉承师范教育初心,形成了“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校训、“敬业、精业、务实、创新”的教风、“求真、求实、博学、乐群”的学风。学校将桐城文化的研究、传承与创新融入教材、融入课堂、融入学生活动、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自2018年开始,连续6年举办全国性桐城派学术研究会议,已成为全国桐城派学术交流的重要阵地。学校已形成“有形可塑、有神可见、有事可为、有人可表”的独具桐城地域文化个性的校园文化特色。

地理位置优越。学校坐落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桐城派故里——安徽桐城。新校区位于桐城市东部新城学苑路,这里交通便捷,地理位置优越。北距合肥90公里,南至安庆70公里,连南接北,承东启西,京港高铁、合九铁路、沪蓉高速、德上高速、岳武高速、206国道贯通全境。学校距离高铁站、火车站、汽车站、高速口均在十分钟车程内。

校园环境优美。2021年9月,学校整体搬入新校区。新校区规划建设1000亩,整体设计定位为“秀水泮宫,百年学府”。一期建设650亩,现有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灰白格调的建筑风格,呼应了学校厚重的办学历史。目前二期建设已开始,四幢学生宿舍楼已动工建设。

师资力量较强。学校现有小学教育系、学前教育系、商贸与电子信息系、旅游与公共管理系、艺术与设计系、思想政治教学部6个教学系部。全日制在校生6756人,教职工281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62名,教授5名。硕士以上学位教师134名,省级教学名师7名,省级教坛新秀19名,“双师型”教师65名,省级教学团队12个。

专业特色鲜明。学校共设置专业18个,拥有中央财政支持的重点建设专业2个(学前教育、艺术设计),教育部教资考试免试认定改革专业3个(学前教育、小学教育文、小学教育理),教育部“专业与课程改革”示范项目1项(小学教育专业)。省级特色专业3个(学前教育、小学教育、艺术设计),省级高水平专业群1个(小学教育专业群)。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个,省级高水平高职专业2个。学前教育专业作为打样专业,是全省高职高专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通过教育部师范专业认证的专业。形成了“德学双修、文化育人、实践贯穿、一专多能、扎根乡村”的教师教育特色。

教学资源丰富。图书馆藏书52.89万册,其中纸质图书37.48万册,数字资源量58992GB,现刊500余种;建有标准化塑胶田径场、篮球场、排球场、羽毛球场及专用乒乓球室;建有综合布线实训室、网络技术实验室、电子商务实训室、财会基础实训室、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验室、视频课程制作室等13个信息化实训室和系属63间实验实训室,开设76门网络实践课程,网络信息点788个,无线接入点211个,实习实训仪器设备总值共3106.39万元,生均5061.74元。建有校内实训基地81个,校外实训基地176个。学校是安徽省计算机NIT培训考试基地、安徽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习服务中心和普通话测试站。

办学成果丰硕。2000年以来,累计培养毕业生2万余名,培训中、小学及幼儿园教师7万余名。近年来,学校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绩。办学规模不断扩大,2023年录取新生2147人,生源质量保持稳健发展态势。学校成功获批为安徽省“双高”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2022年我校与安庆师范大学联合开展专升本培养工作,且在教育厅组织的考核评估中获得A档第二的成绩。2022年学校质量年报在省教育厅组织的评选中获得A类等级。学前教育、小学教育(文)、小学教育(理)三个专业获得教育部批准免试教师资格证。学校连续6届获评“安徽省文明单位”。荣获“安徽省高校首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双十佳先进集体”“安徽省毒品预防教育示范学校”等称号。

发展目标清晰。近年来,学校结合办学实际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进一步坚定了“地方性、应用型、师范主体、区域特色”的办学定位,明确了“做优做强教育类专业,做精做特高职类专业”专业发展定位,牢固树立“质量先导、创新驱动、融合发展、开放办学”的新发展理念,着力构建师范优势和高职亮点互补、地方性和应用型并举的发展格局,瞄准全国“双高”院校培育单位建设目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努力将学校建设成为校园文化和谐、人才质量过硬、地方特色鲜明、社会声誉良好的学校,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师范人才和创新型应用人才。

(数据截至2023年11月)

 

 

 


上一篇:下一篇: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