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志愿者精神是教师的闪亮徽章
发布人:系统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5-03-18   浏览次数:621
    弘扬利他的价值观,弘扬志愿者精神,正是教师这个职业本身所具有的底色,是教师在新时代所要佩戴的闪亮徽章。

  安徽蚌埠一中祝贺学校“女婿”埃里克·白兹格获诺贝尔奖的图片引发关注。科学没有国界,“女婿”当然也没有国界。但好事的网友不认账,直言学校这亲戚攀得够远。国人好面子,又好关系,这种本土文化顽强地同化了很多人。仅此一点,学校把这种“关系”文化传给学生就十分不妥。

  众声喧哗中的调侃无助于真正的反思,我们还是在“洋女婿获诺奖”的新闻面前,多点沉思之心方好。

  还有更多有价值的事情值得我们关注。日前,教育部发布《关于教师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指导意见》,号召和提倡教师利用工作之余主动参与适合职业特点的无偿志愿服务活动,例如,中小学教师可将农村留守儿童、城市随迁子女、困难家庭学生、残疾和学习有困难学生,以及薄弱地区教师等作为主要服务对象,开展免费学习辅导、巡回支教、课前课后或假期义务值守、儿童安全知识宣讲、城市教师对口帮扶农村教师等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教育部将建教师志愿服务“绩分银行”,对教师志愿服务活动进行记录。

  对教育乃至对社会而言,这都是十分重要的新闻,虽然它并不具有太大吸引眼球的效应,但学校应该以此为指导行动起来,为更多教师成为志愿者提供服务。

  提到志愿者和志愿者精神,很多人都会想到各种大型活动背后的学生。人们常常将学生当作志愿者的主体。这在某种程度上描述了国内志愿者精神为社会所瞩目的重要原因,正是青年学子在各种公益活动中呈现出的风采,让社会对志愿者精神有了更好的理解。

  但显然,志愿者精神不仅是学生或者青年人的事情。联合国前秘书长科菲·安南曾说:“志愿精神的核心是服务、团结的理想和共同使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的信念。”教师虽然有各种各样的任务,但如果我们从更长远的角度来说,教师所作出种种努力的目的就是为了世界更美好。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弘扬利他的价值观,弘扬志愿者精神,正是教师这个职业本身所具有的底色,是教师在新时代所要佩戴的闪亮徽章。

  从中国的教育传统来看也是如此。在中国源远流长的教育传统中,书院传统一直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书院的那些教育者,向来都是把传道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在他们的理想中,传播践行“道”比什么都重要。这就是知行合一,它是我们民族文化中的“珍珠”。现在,我们倡导教师更多地参与志愿活动,这是对这种传统的一种呼应和回归。教师开展力所能及的志愿服务,是新时期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广大教师积极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深入了解国情、社情、民情,在实践中提升专业素质和社会服务能力,是坚定理想信念,提高道德情操,用爱心奉献自身学识,引领社会风尚的重要途径。

  当然,作为志愿者形象出现的教师,是一个精神上的强者,他们要帮着那些需要帮助和服务的人。但生活和工作中的教师,难免有时会身处弱势。近日,广州市教育局取消午休费引起广泛争议,尤为显眼的是家长不愿意,认为此举会导致无法托管。强烈的民生吁求,给广州政府和教育部门带来不小压力。抛开午休费的是非不说,我们这时候能否让老师发挥志愿精神,主动做好午休孩子的看管工作呢?显然不能把志愿者精神泛化,还有更好的办法。我们可以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保护教师的劳动价值。只有分清了其中差别,我们才能更好地鼓舞教师成为自觉的志愿者。

  因此,鼓励和支持广大教师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一定要做好组织保障工作。唯有如此,教师才能在服务他人的过程中重塑自身形象和学校形象。学校要成为一个社会文化传播的中心和精神的高地,教师自该成为利他精神的践行者,成为一位有道德情操、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在“实践”层面上实现教学相长,以“身教”的方式实现育人功能。

 

(来源: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