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学笃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实践育人实效,引导青年学子在火热实践中增长才干、服务社会,7月28日至8月3日,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古艺新芽植沃土——剪纸、珐琅非遗技艺的青春传承与乡土赋能”团队奔赴安徽省桐城市,开展了为期一周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学子们深入基层,探访文化,践行服务,在桐城这片热土上书写下赋能乡村、传承文化的青春答卷。
一、解码非遗密码 赓续文化薪火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灵魂。实践团首站聚焦桐城深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团队专程拜访了两位桐城非遗传承人。在传承人的悉心指导下,学子们沉浸式体验了桐城乡土文化、桐城剪纸的精湛技艺,聆听其历史渊源与传承故事。从指尖的韵律到刀尖的流转,青年学子们不仅学习掌握了基础技法,更深刻体悟到守护文化根脉的责任与使命。通过系统学习与自身巩固,实践团成员立志成为非遗文化的年轻传播者,为激活乡村文化动能积蓄力量。
二、播撒美育火种 点亮乡村课堂
实践的真谛在于传递知识与温度。实践团来到风景秀丽的嬉子湖畔,化身“美育小老师”。大家面向当地儿童和村民,精心组织了一场生动有趣的剪纸艺术教学活动。从基础纹样到创意构图,成员们耐心讲解示范,手把手指导,让一张张红纸在参与者手中幻化出美丽的图案,欢声笑语中传递着传统文化的魅力。活动升级教学,团队也带来了更为精细的“掐丝珐琅”工艺体验课。从绘图、掐丝到点蓝,成员们引导大家感受这项古老工艺的精妙,在沉浸式体验中播撒下美育的种子,点亮了乡村文化生活的新色彩。
三、追寻红色足迹 铸牢信仰根基
红色基因是激励前行的不竭动力。实践团怀着崇敬的心情,走访了桐城重要的红色教育基地在庄严肃穆的氛围中,成员们通过观看历史陈列、聆听革命故事,重温烽火岁月,深刻感悟革命先辈坚定的理想信念和英勇无畏的奋斗精神。这堂生动的“行走的思政课”,让青年学子们的心灵受到洗礼,进一步铸牢了理想信念之基,汲取了服务乡村、奉献国家的精神力量。
四、浸润古韵文脉 涵养时代新人
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发展的宝贵资源。实践团开启了桐城文化地标的深度探访之旅。走进承载“礼让”精神的六尺巷,亲身感受“让他三尺又何妨”的谦和美德;步入庄重典雅的桐城文庙,领略桐城派文化的发祥地与尊师重教之风;最后探访桐城市博物馆,系统了解桐城从古至今的历史变迁、人文荟萃与物产风貌。通过实地参观、聆听讲解、互动交流,成员们对桐城的历史文脉、先贤智慧以及“崇文重教、诚信礼让”的城市精神有了更直观、更深切的理解,增强了文化自信与作为新时代青年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感。
实践团成员集中整理一周来的调研笔记、影像资料和实践心得,满载收获与思考踏上归程。此次桐城之行,是一次青春与乡土的双向奔赴。桐城师专的青年学子们,在躬身实践中解码文化基因、播撒美育之光、追寻红色印记、浸润千年文脉,不仅增长了见识、锤炼了本领,更以实际行动为乡村文化振兴贡献了青春智慧与力量。桐城的故事,因这群年轻身影的注入而更加生动;青春的梦想,也在这片充满底蕴的土地上找到了实践的沃土。这份始于盛夏的联结,必将激励更多青年学子扎根基层、服务社会,让青春之花在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绚丽绽放。
撰稿:褚慧珍 胡思睿 薛欣然
照片:薛欣然 陈浩然
初审:朱妍林 胡乐乐;二审:陈硕;三审:汪若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