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云南旅游职业学院国培项目学习总结汇报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8-08-29浏览次数:831

为期近一个月的国培学习接近尾声,来自各地的学员们表达感谢与赞美的言辞肯定很多很多,我觉得从个人角度汇报一下所学的成果以示无言的感激与纪念:

第一课开局大气磅礴,云大田教授的开篇之讲,厉害!   最早了解云南大学田卫民教授是讲授《旅游学概论》做PPT时上教育部网站智慧课堂上搜到他给他研究生上的精品视频公开课,三小时四节课,滔滔不绝,上下纵横,铺陈有序,收放自如。今日有幸近身聆听近距离接触到活生生的博导已是十年后,一位体态更丰,霸气夺人的五十开外的资深院长了,作为教育部旅游专业教指委的二当家,专业技术业务的话语权者,给我们做了专业国家标准出台的前世今生以及未来市场取向的讲座,居高临下,有理论探索也有实践应证...

中北旅行社何总作为业界专家的课很接地气,2018年10月1日后,云南旅游发展委员会(现在文旅委?)在全省推行“一部手机游云南”智慧旅游项目,各大机场高铁门口,游客一踏上红土高原,拿出手机下载App,点击进入想要去的景点,马上弹出最高效节时的旅行路线,最佳匹配的旅游公司接待,多语种景点景区解说,一站到底全程服务……

云南大学杨桂华教授关于旅游规划线路设计的讲座,内容丰富精彩纷呈,这是旅游专业的一门大课,需要从业者既要有对旅游内涵理解与产品设计的专业宏观把控,又要有源自设计者内心世界对人文体验和时空感知的审美价值取向……      对于旅游内涵理解界定问题,可以抛却广义狭义的教科书学术定义,科普点就是,旅游就是基于人性中猎奇性好奇心驱使的想在很短时间里看到许多不同的东西体验不一样的文化所呈现的愉悦感,再通俗一点就是从自己呆累的地方到别人呆累的地方去玩的过程,但是旅游设计却需要设计者超越吃住行游购娱等显性的外在物质诉求,要考虑到游者对自然景观选择的屏蔽性以及社会区域经济发展对大自然的双刃剑效应,这里的大自然指的是自然景观加上人与自然人与文化人与宗教等和谐共处的人文生态,以人与宗教为例,任何宗教都是人思考生存哲学产物,宗是指人的自然属性和生命状态(思考从何处来向何处去),教指的是要求人把与生俱来的欲望稳定于平衡状态达到内心平和强大,这样,旅游景点(国家公园为例)规划设计要把五类要素考虑进去了,文化保护传承、科研学习、环境教育、游憩功能和景区社区经济发展。另一个维度分析,规划设计也要考虑到经营主体地位问题,欧美国家,旅游业属于事业发展,国家办旅游目的是惠及民生提升公民生活质量,不以盈利为目的;中国在计划经济时代的观光旅游也是如此设计,但随着改革开放,进入大众旅游阶段,旅游并入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产业化经营,现在文旅合而为一其实体现了中国人特有解决问题的中庸思想,文旅产业是旅游经济发展兼顾文化传承保护环境教育生态建设企事业并重体制的一种再平衡……

于宏老师和饮品制作韩老师的课将理论与实践结合,所学甚多, 茶马古道的故事――云南普洱茶再认识再学习, 茶马古道蜿蜒起伏在中国西南横断山脉间,联系着内地与西藏的商贸往来,一千多年来,它将云南与四川的茶叶运到西藏,又将雪域高原物产带回内地,增进两地文化交流,二战时期,它是运送军用物资的生命线,为东南亚战场的抗日战争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和源源不断的物资保障。茶马古道的普洱地区是北上进入西藏连接尼泊尔印度、南下经昆明中转内地连接老挝缅甸泰国的交通要道,这里生活着布朗族的世世代代,思茅普洱地区的布朗族种茶历史悠久,饮茶习俗浓厚的民族,先祖们总是说留下金银珠宝总有穷尽时,留下一片茶山能保证后世子孙丰衣足食……早在五十年代,云南小粒种咖啡就专为支援建设中国的喜欢喝咖啡的苏联老大哥种植和栽培,曾经以一片叶子(茶叶)走向世界的云南也以一粒种子(咖啡豆)赢得世界,此后在国际咖啡市场上大受欢迎,50%远销欧洲,被评定为咖啡中的上品。1892年法国传教士从境外将咖啡种带进云南,并在云南省宾川县的一个山谷里种植成功。这批咖啡种子繁衍的咖啡植株至今在宾川县仍然有三十多株在开花结果。朱苦拉咖啡林属于阿拉比卡豆(Arabica)云南小粒波邦(bourbon)和铁毕卡(Typica)品种。世界上咖啡品种大致可分为三类: 1、小粒种咖啡即阿拉比卡种。原产于埃塞俄比亚是世界主要栽培种。我国主要分布于云南、广东湛江地区。该种较耐寒、耐旱产品气味香醇、饮用质量好但易感染叶锈病。小粒咖啡适宜生长在海拔800~1800米的山地上,若海拔太高则味酸,太低则味苦。小粒咖啡多数植于海拔1100米左有的干热河谷地区,所以酸味适中,香味浓郁且醇和。云南的不少地区有适宜小粒种咖啡生长的独特环境,出产的小粒种咖啡品质优异。

在云南博物馆学习 ,感想很多:云南元谋人,古滇国,南诏大理,天宝之战,陆军讲武堂,西南联大,滇西公路,驼峰航线飞虎队,这些散落在历史地理教科书里的一支半叶,于当年的我们那么遥不可及,一如天外奇谈,还有下西洋的郑和,国歌作者聂耳,纳西古乐,香格里拉……一踏上云南,且行且看,感叹造物主将这些山水人文与时空流转完美交织在这片被中原人喻为“蛮夷之地”的西南高山之地。读书时最爱看金庸,《天龙八部》四版本,上下册,合订本的都看过,对深处边陲苍山洱海吃斋念佛的大理王爷段正淳屡下江南祸患过n多中原美女甚是疑惑,山高水远,其时没高铁飞机,如何来去洱海西湖两地如出门逛街来去自如?凌波微步比飞机还快?“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烟花春雨江南那时像大理一样寺庙之众佛事兴盛? 带着探奇闲游之心走进云南博物馆,此馆建筑宏伟,气势夺人,合肥庐阳区三孝口的安徽旧馆加上政务区的新馆加起来也不及其一半体量,其实不难理解,这新建的博物馆荟萃了西南高原多民族文化展品之综合,从远古云南生命大爆发石器时代古生物化石,青铜器时代古滇国滇文化青铜艺术展演,再到与中原唐宋王朝相始终的南诏大理国多民族佛教文化融合的印记再现,再到明清时期汉人南下开疆拓土屯田戍边的场景再现,到近现代百年革命战争风云际会云南涌现出来的可歌可泣的大量史料记载文献……

另外几位老师的课极具理论探索价值,由此,我写了一篇文章高校毕业生就业与专业匹配问题再思考――以云南旅游专业毕业生就业为例 :据麦考思分析报告上显示不同层次高校毕业生就业率都在90%以上,抛开这第三方调研客观数据的来源渠道和统计分析,这些初入社会的学生有多大比例是真正的进入职场就业?又有多少毕业生的就业方向与所学专业相匹配?  借助于教育部旅游专业国培平台,这些来自于从事旅游产业教学与运行的一线老师和行业专家(旅游企业,公司,协会)所反馈的信息和数据显得更加详实可信,这里说明的是,第三方调研数据也很客观,但是毕竟基于大样本抽样,还受到样本个体情绪影响,心理认同和认知倾向等因素影响,这些数据与真实现状还是有出入的,我们需要关注的是这些数据差异存在的原因,这要从专业毕业生的学历层次差异,社会需求与实际教学目标的效果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思考。 首先,拿云南昆明地区旅游专业毕业生来看,云南大学本科层次的旅游专业毕业生走出校门后,80%从事的是非旅游相关或者相近专业领域工作,做外贸公司文员,行业行政助理,独立商贸是(从头学起),20%选择出国留学或者考研深造;旅游职业学院的高职学生90%选择本行业就业,10%选择宅在家或者专升本;中职毕业生基本上选择服务岗位就业,是从事专门劳动的合格服务员。      

出现这样越往高端层次毕业生就业就越与专业不匹配是与不同教育层次的教育培养目标不同而相关联的,拿旅游专业为例,不同层次起点培养都是在专业认知的基础上培养专业知识与技能素养的综合运用能力,但每个阶段就侧重不同了,中职旨在培养熟练掌握岗位操作技能锻造合格技术工人劳动力,高职阶段侧重于在熟悉操作流程的基础上,掌握精品服务要点以及组织服务与管理的能力,重在工作执行力,本科侧重于服务过程中的管理,培养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的组织能力,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这样,中高职侧重于服务与管理,本科研究生侧重于管理与创新,这样,既然熟悉企业管理流程有具备创新创业能力,那么不难看出为何本科生毕业后择业就业的面要宽泛得多,他们可以从自己的兴趣爱好择业也可以选择创新创业……

2018云南行,将是人生之中一道华丽的风景线,渐行渐远,但永远铭刻于记忆中……  

桐城师专 旅游与公共管理系 叶茂

2018年8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