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艺术设计专业 校企合作方案(试行)
发布人:系统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6-05-22   浏览次数:363

 为了贯彻落实《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育部教高〔2006〕16号)文件精神,加强与企业紧密联学校,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教学过程中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环节,培养适应岗位需要的高技能人才,我校在现有校企合作基础上,将全方位、深层次地推进校企合作,并以此为契机,深化改革,充实内涵,实现 “校企合作、互利双赢”的目标,特制订如下校企合作办学工作方案: 

    一、校企合作的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落实我校的办学理念,按照“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的高职教育的办学方针,加强内涵建设,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实现更好地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合格的高技能人才目标。 

    二、校企合作的基本思路 

    立足本市,服务于皖南地区经济,培养高素质适用型、高技能、复合型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具体为:以本校强项专业为基础,面向本市、服务于皖南地区拓展订单式培养的校企合作关学校;以行业和大企业为依托,坚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培养,互利共赢的原则,发展同安徽省和桐城市设计类企业的合作办学模式,创建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办成大企(行)业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同时拓展企业在职职工的培训。 

    三、校企合作的主要内容 

    1、人才培养合作。为企(行)业实施“订单”培养,向企(行)业输送具有良好职业素质和较高技能的人才;争取更多的优质企业在学校设立“ 奖学金”、“奖教金 ”,为学校提供实习实训就业基地。 

    2、教学科研合作。联合申报、攻关不同层次的科研课题和产学项目。 

    3、师资队伍建设合作。企业为学校提供教师锻炼场所和方便条件,为学校选派兼职教师;学校为企业培训在职人员,为企业职工及社会富余劳动力实现校内技能培训和技能鉴定服务。 

    4、信息交流合作。企业为学校反馈人才需求信息,学校为企业提供学术科研信息和理论咨询与指导。 

    四、校企合作的目标任务 

    校企合作工作的主要目标任务是: 

    ――每个专业群应当与2个以上实力较强的企(行)业建立紧密型的合作关学校,合作年限至少为2年。按专业群要求建设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实现资源共享。 

    ――大力提高专任教师中的“双师型”素质教师的比例。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中双师素质教师的比例须达50%以上,争取每年安排10%以上的专业教师到企(行)业锻炼,专任教师每两年必须保证3个月以上的专业实践时间。从企(行)业聘请高技能人才作为兼职教师,实训课尽量从企(行)业聘请兼职教师担任。 

    ――各专业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我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抓好实验、实训、实习三个关键环节,积极推行订单培养,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 

    ――推行“双证书”制度。各专业要根据职业技能标准要求,积极申报职业技能鉴定工种,为学生和社会培训技能型人才,每年至少组织两次技能鉴定。争取学生毕业(特殊专业除外)时80%的学生要取得“双证书”,50%学生能取得两种以上的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证书。 

    五、校企合作的模式 

    顺应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紧扣企(行)业人才技能及素质要求,积极探索、大胆实践,灵活选择多种校企合作模式。 

    1、“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指作为培养方的企事业单位针对社会和市场需求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签订用人订单,并在师资、技术、办学条件等方面合作,通过“工学交替”的方式分别在学校和用人单位进行教学,学生毕业后直接到用人单位就业的一种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2、“123”人才培养模式,1是指目标:综合+特长,多能一专;2是指要求:强基础、重实践;3是指途径:实践+学习+创新,学做创合一。 

    3、“学工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企业和学校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教师的教学场所和学生的学习场所由学校延伸到企业,学生到企业生产实践与在学校学习相互交替,学用紧密结合的合作教育模式。 

    4、交替见习模式,学生通过一定的在校专业理论学习后,为了解合作单位的产品、生产工艺和经营理念及管理制度,提前接受企业文化、职业道德和劳动纪律教育,培养学生强烈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每学期利用实训周时间到合作企业对企业工作程序及生产、操作流程等进行现场观摩与学习;并安排学生实地参与相关设计实践、亲自动手制作产品、参与产品管理,较为学校统地掌握岗位工作知识,有效增强协作意识、就业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

    5、顶岗实践模式,即学生前二年半在校内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教学环节后,采用学校推荐与学生自荐的形式,到用人单位进行为期半年的顶岗实习。学校和用人单位共同参与管理,合作教育培养,在实习中检验学生的实际能力,并把实习成绩纳入学生毕业考核与评价中,促使学生成为用人单位所需要的合格技术人才。

    6、产学研合作模式,发挥学校专业师资优势,加强校企合作科研开发,帮助中小型企业解决相关的科研难题,利用专业优势办产业,办好产业促进专业发展,使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帮助中小型企业走健康发展之路。

    7、共建实训基地模式,学校根据专业设置和实习教学需求,本着“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原则与有发展前景又有合作意向的企业共建实训基地。这些基地不仅可成为师生接触社会、了解企业的重要阵地,学校还可以利用基地的条件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增加专业教师接触专业实践的机会,促进专业教师技能提高;企业也可以从实训学生中优先选拔人才,满足企业日益增长的用工需求,达到“双赢”的效果。共建实训基地可以在校内,也可以在校外。

    六、加强校企合作的措施 

    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要紧紧依托企(行)业办学,找准学校与企(行)业利益的结合点,把校企合作办学作为我院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形式,不断深化我院教育教学改革。 

    (一)切实加强对校企合作工作的领导 

    学校校企合作领导小组和学校部的校企合作工作组,要把校企合作工作抓细抓实,突出重点、整体推进。要按专业或专业群建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进一步落实人才需求预测、专业调整与设置、人才目标定位、课程开发、教材建设、实习实训等工作。 

    (二)着力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 

    学校部要高度重视教师到企业行业的实践锻炼,制定相应的政策,推动“双师型”素质教师队伍建设,大力提高专任教师中的“双师型”素质教师的比例。每年都要安排一定数量的专业教师到行业企业进行培训、项目开发等。同时,要积极引进企(行)业的高级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充实专业教师队伍,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三)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 

    各学校按专业或专业群,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必须以企(行)业为依托,积极引入市场机制,由“双师型”教师担任基地负责人;充分听取企(行)业意见,聘请企(行)业专家作为项目建设顾问,保证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高水平、高质量地满足实践教学需要。 

    (四)认真建立考核机制 

    学校要制订、完善有关制度,对优秀的“双师型”教师、工学结合工作成效突出的二级院或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在职称评聘中,要突出教师实践能力的考核。